汽車信息網6月6日訊 “2023年中國的汽車總產值已達到11萬億人民幣,占全國GDP的比重接近10%。”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副會長李奇在今天舉行的2024重慶汽車論壇上表示。
中國汽車的新能源產銷分別完成958.7萬輛和949.5萬輛,同比分別增長35.8% 和37.9%,市場占有率達到了31.6%。從傳統意義上講,汽車制造業具有產業關聯度大、資金積累能力強、帶動就業人口多等眾多特點。而新能源汽車,由于融合了大量“汽車之外”的技術,可以說帶動了中國產業發展史上規模空前的技術創新。新能源汽車同時又是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5G、物聯網等的最重要應用場景之一,大量“汽車之外”的技術應用于汽車,一方面成就了汽車的智能化發展,另一方面汽車的智能化成為大量跨界技術的應用舞臺,汽車成為牽引其他產業加速創新的重要力量。
李奇表示,今年前4個月汽車制造業高增速再次印證了我國機械工業的平穩發展態勢。今年1—4月份,我國機械工業主要涉及的五個國民經濟行業大類增加值均實現同比增長,其中,汽車制造業的增長尤為顯著,其增加值同比增長高達11.3%,明顯高于其他行業,顯示了我國汽車制造業在技術創新和市場拓展方面的成果。
在全球汽車行業中,新能源汽車已經成為不可逆轉的趨勢。李奇指出,高質量發展的新能源汽車產業仍面臨一些問題和挑戰。一方面,電池技術還有較大改善空間;另一方面,新能源汽車成本高的問題都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最后李奇說面對各種逆全球化和違反WTO規則的行為,中國汽車必須認真研討,如何把海外事業不斷發展壯大。隨著中國新能源汽車技術成熟和產能擴大,出口市場的拓展確實為中國汽車行業帶來了新的增長點。但是,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馬上面臨了美國、歐洲對中國新能源車的歧視性補貼政策和限制政策,對于中國汽車品牌而言未來出海之路如何才可以“行穩以致遠”已經成為中國品牌汽車企業不得不思考的重要事項。